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旅遊生活】美國華盛頓特區: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雖然之前答應了同好要寫阿索卡.譚諾的介紹文,但是要看、要翻譯的東西有點多,所以短時間內要完成有點困難,為了讓大家不至於以為這個網誌被荒廢了,因此我決定寫篇遊記來填補一下空檔時間,希望不管是星戰迷或非星戰迷都會喜歡。


    我是在2015年12月10日拜訪華盛頓的,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踏足過這個國際政治的中心,不過因為大學教授極力建議我在上班前應該來華盛頓參觀一下於是我就把它列進了我的旅遊清單之中。華盛頓特區是個充滿文化與歷史氣息的地方,作為美國首都的它擁有相當多值得參觀的歷史景點以及博物館,尤其是在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周遭就有許多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等,今天介紹的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就是其中之一。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根據1943年《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與1944年德黑蘭會議(Tehran Conference)雙方的共識上分區佔領朝鮮半島以待「日後時機適當」時予以獨立,因此以北緯38度線為界北邊為蘇聯控制南邊則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待1948年大韓民國與朝鮮門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先後分別在美國及蘇聯控制區內成立,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朝鮮半島。

    1950年6月北韓軍隊跨越38度線向南方侵略,韓戰爆發。為了因應朝鮮半島的局勢,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 Security Council)授權成立聯合國部隊協助南韓軍隊與北韓作戰,然而北韓猛烈的攻勢使南韓軍隊不斷敗退,戰爭開始後三個月南韓政府僅控制朝鮮半島東南角,北韓方面更宣稱將統一朝鮮半島。

    戰情在1950年9月底開始出現轉機,美軍在仁川(Inchon)登陸隨即發動反攻一路跨越38度線並佔領了北韓首都平壤(Pyongyang),但是這波攻勢在同年12月中國大陸派遣志願軍參戰後終止。往後將近兩年的時間,半島雙方的勢力僵持在38度線上誰也無法消滅對方,最終雙方在1953年7月27日於38度線上的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Korean Armistice Agreement),韓戰暫時告一個段落。

    按照聯合國安理會第84號決議(S/RES/84),聯合國軍隊由美國指揮,加上在聯合國授權會員國出兵前美國已經出兵協助南韓,可以想見美國大兵的傷亡是相當慘重的;因此,為了紀念這些參戰的人員,1986年10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美國戰役紀念碑委員會(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在華盛頓特區建立一座紀念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則指示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顧問團負則籌措經費、選擇地點以及徵選設計稿件。

    1994年6月14日,老布希總統(George H. W. Bush)在國旗日(Flag Day)上舉行了破土儀式,隔年7月27日正值《朝鮮停戰協定》簽署42週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nton)與南韓大統領金泳三(김영삼)出席了落成儀式,並且將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正式移交給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成為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與紀念館(National Mall and Memorial Parks)的其中之一。

    
    鳥瞰整個園區會發現公園是一個三角型與一個圓形構成的,圓形的部分是紀念池下方的三角型則是紀念碑。若遊客從林肯紀念館的方向過去紀念碑,那第一個會遇到的是三角形的底部,面向紀念池遊客的左手邊地上刻著22個派兵參戰的聯合國會員,右手邊則是19個不鏽鋼士兵雕像。

  
    面對美國國旗的方向時,遊客可以注意左手邊地上刻著22個響應聯合國號召的會員國的名字,是為「聯合國之牆」(United Nation Wall)。這22個會員國均有派遣武裝部隊給由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指揮參戰,特別注意的是由於當時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是有爭議的,因此儘管蔣中正當時有表明派遣國軍參戰的意願,但是遭到美國拒絕,所以國軍並未實際參與作戰行動而是負責後勤活動,正因為如此「中華民國」並沒有出現在這一列名單中。

    19個不鏽鋼雕像涵蓋了4個美國軍隊的主要兵種:陸軍、空軍、海軍以及陸戰隊,更精確地說是14個陸軍士兵、3個陸戰隊、1個海軍醫護兵跟1個空軍偵察兵。每一座雕像都比一般人要高上一些,他們的身高大約介於221公分到229公分之間,重量約500公斤。

    園區設計最先是由賓州大學(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四名建築師所組成的團隊贏得,但是為了滿足紀念碑顧問團以及美國藝術委員會(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f Fine Arts)等機關的要求設計圖必須進行修改,賓州大學與紀念碑顧問團的糾紛鬧上了法院,最終法院判決顧問團勝利,因此在拒絕修改設計圖的情況下賓州大學的團隊撤回了設計圖並退出了徵選;取而代之的是建築師法蘭克.蓋洛德(Frank Gaylord)所設計的19個士兵雕像。










    根據作者的設計理念,19個士兵代表著來自不同族群的美國人,地上踩的花崗岩以及刺柏灌木叢象徵了朝鮮險峻的地形,士兵身上的雨衣則隱含了朝鮮半島惡劣的氣候;事實上,遊客若是在冬天下雪的時候拜訪此地,很有可能會看到積雪覆蓋了到士兵的膝蓋,更能讓人聯想到戰場上殘酷的環境。

    在雕像的正前方地上刻著:「我們的國家紀念那些響應她的號召去防衛一個未知的國家以及一群素未謀面的人民的兒女們。」。



    在雕像群的右手邊是壁畫之牆(The Mural Wall),創作者是露意絲.尼爾森(Louis Nelson),這一面牆大約有50公尺長,20公分厚是用超過100噸的加州黑花崗岩製成;花崗岩經過拋光,上面用噴砂法印著從2500張照片中挑選出來的陸海空軍參戰士兵的照片。在拋光的牆面上映照了士兵雕像的身影,象徵著人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參與戰事的各種方式。


    在雕像的前方是回憶之池(Pool of Remembrance),是一個直徑約9公尺的淺水池,周遭圍繞著樹木製造出一個幽靜的環境,特別的是這些樹的栽種有經過設計使得陽光可以透過枝幹間灑落在水面上,水池的南邊栽種著三株南韓的國花-木槿。在水池的前方刻著美軍以及聯合國部隊韓戰的傷亡統計:54246/628833 (死亡)、103284/1064453 (負傷)、7140/92970 (被俘)、8177/470267 (失蹤)。

    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水池當成百貨公司的許願池,在類似的紀念碑的水池都是神聖莊嚴的,所以不可以在裡面丟東西。

    最後是在回憶之池的右手邊有一面牆,牆上刻著:「自由並非沒有代價的」。是說這句話是美國相當著名的一句諺語,創始人是退役空軍上校凱特.希區考克(Cat Hitchcock)在新墨西哥的一處軍事院校上題的字,通常用來感激軍人為了捍衛個人自由而付出的辛勞,因此在許多涉及戰爭的紀念碑或紀念館中都會有這句話出現,甚至在許多流行文話中也常看到這一句話,像是在電影《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中美國隊長就有這句台詞。

    剛好我拜訪這個地方時首爾大學商學院的學生也有到這裡參觀,他們直接在前面獻上了花束跟美國還有南韓國旗以茲紀念,是說我那時還有想到之後還會看到他們就是了。

    歷史上普遍認為是韓戰解救了中華民國,中國大陸馳援北韓讓美國意識到中共已經成為了蘇聯的盟友,因此在地緣戰略的考量下轉而支持據守台灣的國民政府,隨即而來的大批美援奠定了日後台灣發展的基礎。若是各位對歷史有興趣,到了華盛頓不妨可以參觀一下韓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